***三大会址纪念馆景点介绍:***三大会址纪念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2006年7月1日落成开馆的三大会址纪念馆,是广东省、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点;广州市未成年人校外素质教育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科研基地。
三大会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这座建筑建于20世纪初,是一座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场所和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三大会址以其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意义深远而备受瞩目。***三大会址占地面积不大,只有千余平方米,但它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依据人民网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广州于2019年首发的红色旅游资源目录115处中计有6个红色革命遗址授牌地。具体的分别如下:***三大会址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是迄今中国***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三大会址纪念馆有《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春园故事——***中央在春园》等固定陈列,分别陈列在***三大会址纪念馆陈列馆、春园24号。
***“三大”纪念馆联系方式:0208-1078225***“三大”纪念馆景点简介:***“三大”会址位于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会址的房屋临街而建,四周是空地,为会议期间临时租用。会址原为1幢两层高、每层2间相连通的普通房屋,为人字瓦顶的砖木结构,是设有骑楼的典型旧式广州民居形式。
***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并在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使***组织迅速发展,为大规模培训革命运动骨干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为统一广东、出师北伐、推动国民革命由广东向全国扩展奠定了基础。
广东红色教育基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地方:广州市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位置: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特色:是广州市内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见证了1922年5月1日中国***领导的中国劳动组织书记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议形成了八小时工作制等10个决议案。
广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金洲北路563号,是一座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建的大型专题性纪念馆,总展厅面积667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2283平方米,反映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历史。周边联游目的地包括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东征烈士墓园、大坡地炮台、金花古庙等。
花都革命烈士陵园花都区新华镇体育馆11号,比邻花都区著名学府秀全中学,占地面积10206平方米,是为纪念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花都籍革命烈士而建,1994年11月被***花都市委、花都市***确立为花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正门原来朝南,因为南边正好是秀全中学校区,通行不便,后来改北门为正门。
1、**广州起义纪念馆**:- 即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200号之一,原为国民***广东省立公安局。- 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建立了广州苏维埃***“广州公社”。- 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与广州起义相关的文物和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起义的过程和意义。
2、广东省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罗浮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景点。这里不仅可以上岭南第一山,还可以在山脚下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入了解东江纵队的光辉历史。这座纪念馆为游客提供了详实的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
3、广州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广州起义纪念馆:位置:位于广州起义路附近,是广州公社的旧址。特点:占地面积5990平方米,是党发动广州起义时建立的苏维埃***所在地,虽然起义失败后只存在了三天,但具有重大意义。中山纪念堂:位置:位于广州越秀区附近。
4、线路2: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纪念东江纵队的抗日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探访抗日根据地的旧址,了解当时的战斗环境和条件。 大岭山图书馆红色书屋:品读红色书籍,传承红色基因,感受革命精神。 大岭山森林公园和湾区自然学校:在参观红色景点的同时,也可以享受自然风光,进行生态教育。
5、广东佛山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以下是几个推荐的景点: 佛山抗日战争博物馆:展示了佛山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争历史,包括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 ***故居: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镇,是中国***的伟大领导人***的故居,展示了***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家居生活。
6、广东红色景点的历史与文化 革命发源地:广东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代表性城市:广州、汕头、梅州、河源、韶关等地是广东红色景点的集中地,这些地方的历史事件如广州起义、梅州起义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红色教育基地广州有吗,以及广州30个红色教育基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科技教育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