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教育 > 正文

1918年现代教育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1918现代教育,以及1918年现代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其主要观点包括:(1)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2)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3)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4)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与布鲁纳理论一致的是重视学科结构的重要性。

B 项: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杜威。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综合课程论又叫广域课程论。

 1918年现代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鲍勃·西伯尔特(Bobbitt)和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鲍勃·西伯尔特(Bobbit)鲍勃·西伯尔特是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课程理论家。他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其主要观点是:①主张课程内容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构成的。②在课程上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的基本结构。③提倡发现法学习。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以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及皮亚杰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是苏联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产生的,对当代国际教学理论及实践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理论。

 1918年现代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答案】:C 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他强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主张通过“内在奖励”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提倡发现法。

1918-1924是什么时期

年至1924年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站在比洋务派和维新派更高的历史层次上,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现代文化。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反封建思想运动。

中华民国大总统时期(1911年12月29日到1924年11月2日)孙中山(1911年12月29日---1913年10月10日 政党或派系:中国同盟会)袁世凯 (1913年10月10日——1916年3月22日;1915年12月12日——1916年6月6日 政党或派系:北洋军阀)袁世凯1915年12月12日称帝,改国号为***,年号洪宪。

《呐喊》作于1918年至1924年间。这个时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历史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 (大革命时期) ,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1927年4月。国共两党向封建旧军阀宣战。以***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而告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十年内战:1927年4月——1936年12月。***试图剿***产党,终未果。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历了中国***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

新文化运动中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是?

1、民主和科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 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2、‘’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自1915年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这一时期的《新青年》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刊物。

3、民主和科学。根据查询初三网***显示,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4、兴起的标志: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两面大旗 是 民主、科学 ,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代表人物 :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等。 基本内容: A.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5、新文化在当时中国的新文化其实就是旧民主主义 性质化的一种文化,它是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中的一部分 而在五四运动之后,所产生的文化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 文化革命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新文化运动是开启了中国 思想的启蒙,这也是陈独秀先生的初衷,救国必先启智。

6、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

我国的现代著名教育家是谁

1、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念,强***育要贴近人民的生活,倡导平民教育运动。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张伯苓,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陈鹤琴,浙江上虞人,是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3、陈鹤琴: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对中国儿童心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对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杨振宁: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十分关注教育事业。他倡导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4、曹靖华,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教育家。河南庐氏人。陈望道,中国近现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浙江义乌人。范文澜,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字仲云,号芸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梁思成,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

关于1918现代教育,以及1918年现代教育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